《台湾地名e5变更》

| | | 转寄

1920年台湾地名变更kap语音变化(2)

(三)无仝移民,号无仝ê新地名

闽系kap粤系移民成做聚落了后,替真chē地方号名,in号ê地名ē因 为语言无仝有差异。范文芳讲:厝(音chù)是Holo人为地方号名ê惯习用词,意思是指屋宅、房舍。客家人惯习用「屋」(音vug)来号地名。譬如桃园县新屋、宋屋。……桃园另外有一个地名叫「八块厝」,就是典型ê Holo词。

(四)铁路建设新车站,变更旧地名

日治时期建设花东铁路,大正六年(1917)十一月一日台东铁道北段开通时(事实上直到大正十五年chiah全线通车),沿线车站以当地ia̍h是附近地名号车站名时,将旧地名改做日本人khah简单念ia̍h是有日本味ê地名,安倍明义讲,「大正六年十一月一日台东铁道开通之同日,璞石阁庄改为玉里」(日语发音为Tama-sato),koh指出,「大正六年铁道开通之同时,针塱改为末广」(日语发音为Sue-hiro)to̍h是战后ê大禹。

(五)统治者号新地名取代旧地名,以展示威权

日治尾期,日本殖民地政府tī台湾推行「皇民化运动」,施添福讲:「昭和十二年(1937年)九月二十九日公布「府令第112号」,同年十月一日起实施。公布台东厅、花莲港厅、澎湖厅等新厅制下郡之名称,台东厅下设台东郡、关山郡、新港郡三郡,花莲港厅下设花莲郡、凤林郡、玉里郡三郡。」日本政府趁这个机会tī花东地区,大范围变更旧有地名,无像大正九年hit-pái有各种考虑,除了少数简化之外,大部分是粗残kā改做日本味地名。施添福kā「改正台东厅地名」列表作比较:猴仔山改名石山(Ishi-yama)、利基利吉改名上原(Ue-hara)、槟榔树格改名日奈敷(Hina-shiki)、吕家改名利家(Ri-ka)、北丝阄改名初鹿(Hatsu-shika)、罗打结改名北太麻里(Kita-tamari)、鸭仔兰改名西太麻里(Nishi-tamari)、大武窟改名南太麻里(Minami-tamari)、文里格改名森川(mori-kawa)、猴仔兰改名香兰(Koo-ran)、虷子仑改名金仑(Kana-long)、打唶打兰改名多多良(Tata-ra)、察唶密改名泷(Taki)、甘那壁改名加奈美(Kana-bi)、大竹高改名大竹(Oho-take)、鸽子笼改名加津林(Katsu-rin)、大鸟万改名大鸟(Oho-tori)、拔子洞改名初屯(Hatsu-ton)、狮子狮改名彩泉(Sai-sen)、里壠;改名关山(kwan-zan)、小马武窟改名小马(Ko-uma)、加只来改名盐滨(Shio-hara)、成广澳改名小凑(Ko-minato)、沙汝湾改名大滨(Oho-hama)、它瑹湾改名长滨(Naga-hama)、彭子存改名城山(Shiro-yama)、大扫别改名中滨(Naka-hama)、马稼海改名真柄(Ma-kara)、姑子律改名樟原(Kusu-hara),都銮改名都兰(To-ran)、八里芒改名八里(Hachi-ri)、加里猛狎改名佳里(Kari)、大马武窟改名大马(Oho-uma)、嗄厨吧湾改名高原(Taka-hara)等等。 花莲港厅,根据苗允丰、黄瑞祥讲:「军威改名宫下(Miya-shita)、归化(旧名沙thang鲁)改名佐仓(Sa-kura)、十六股改名丰川(Toyo-kawa)、豆兰改名田浦(Ta-ura)、加礼宛改名加礼(Ka-rei)、六阶鼻改名山崎(Yama-saki)、马太鞍改名上大和(Kami-yamato)、太巴塱改名富田(Tomita)、拔子改名白川(Shira-kawa)、乌鸦立改名鹤冈(Tsuru-oka)、猫公改名丰滨(Toyo-hama)、织罗改名春日(Kasu-ga)、公埔改名富里(Tomi-sato)、下月劳湾改名落合(Ochi-ai)、猛仔兰改名松浦(Matsu-ura)、大庄改名大里(Oho-sato)、头人埔改名竹田(Take-da)、堵港埔改名堺;(Saka-i)、加路兰改名矶崎(Iso-saki)、石梯坪改名鹤岬(Tsuru-misaki)、早亚改名静浦(Sizu-ura)」等 。
说明:以上台东、花莲更改地名,括号内是日语发音ê罗马拼音,是作者标注ê。

(六)政权更替改变地名读法

有时一个地名就算讲无变更,仝款是hit两个ia̍h是三个汉字,但是因为统治者ê「国语」无仝,mā ē致使地名语音产生变化。譬如仝一个「台北」,台语念做Tâi-pak,日本统治台湾了后,用in ê「国语」――日语发音念做Tai-hoku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