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当上帝开嘴讲台语》

| | | 转寄

2.3.1.3 开放时期ê文字主张

2.3.1.3 开放时期ê文字主张:「汉罗合用字」成做主流

70年代威权松动,台湾意识渐渐兴起,开始有人从事台语文ê创作,文坛上「乡土文学」论战再起。80年代「以台湾话书写台文」ê主张成做定义「台湾文学」ê论争重点,mā tī 1985年左右形成「台语文学运动」,台语ê文字形式再度引起热烈ê讨论,chit股热潮沿续到90年代。台语ê研究、整理、创作成做文化界ê强大支流,m̄-koh沿袭社会上一贯以「汉字」为主ê文字生态,tī处理台语特有ê「有音无字」ê语词时,大部分采用「训用字」(借意字)、「借音字」、「造字」等方法来标记,而且因为无仝ê教育kap社会背景,所选用ê汉字真oh得一致化,造成台语汉字ê混乱。有识之士纷纷提出汉字选用ê原则,如:郑良伟(1989a、1990a)、郑穗影(1991)、洪惟仁(1992a)、许极炖(1992)、臧汀生(1996)等。Chit个时期大家对台语文字ê共识是chhōe求文字ê标准化,但关于标准化ê建立却有两个无仝ê研究方向:一个是tī汉字上力求语源,tùi古籍、音韵ê考证上chhōe出本字;另外一个则是努力以「汉罗合用」ê方式来发展现代台文。

汉字语源ê考证专书,有亦玄(1977)ê《台语溯源》、黄敬安(1977)ê《闽南话考证》、林金钞(1980)ê《闽南语探源》、陈冠学(1981)ê《台语之古老与古典》、洪干佑(1992)ê《闽南语考释》、许成章(1992)ê《台湾汉语辞典》……等。另外,吴守礼(1995、1998)、洪惟仁(1992a)、杨秀芳(1991)……等学者亦有相当可观ê汉字语源着作散见tī研究论文中。

另外一方面,提倡以「汉罗合用字」书写台文者,虽然tī汉字ê使用上是以社会上公认ê「本字」做优先,kap语源派学者ê考证研究基本上并无冲突,但是因为(1)考证ê功夫耗费时日,相对tī急速发展ê台文缓不济急;(2)语源派学者对字词ê考证有时会有无kāng款ê结果,颠倒是造成社会上用字混乱ê因素;(3)有一寡偏僻ê本字tī社会上ê使用不如早to̍h已经形成共识ê俗字方便、好了解;(4)台语里有bē少ê「非汉语词素(注26)」kap「拟声词」、「拟态词」、「合音词」是永远chhōe bē-tio̍h汉字本字--ê。所以提倡「汉罗合用字」ê学者主张以发展现代台文做重点,无公认本字ê词素以罗马字书写,并呼吁大家以大量ê创作来代替理论ê建立,以促成文字ê使用早日标准化。

推行「汉罗合用字」siōng拍拚--ê是郑良伟,除了系统tek提出理论以外,并tī美国发行报纸推动汉罗书写运动(注27),实际以汉罗合用字创作散文、论文(1989a、1990a),改写《圣经》(注28)、小说 ,编写教材(1989b、1990b、1990c、1993、2000)……等。伊以语言学ê背景长期投入台语语法ê研究,透过实际ê创作kap实验,归纳出台语书面语采「汉罗合用字」ê可行性。伊认为台湾话具有「本土化」、「海洋化」、「现代化」ê特点,却往往被忽略,以往ê研究多偏重tī台湾话「保留古汉语成分」ê部分,致使bē-tàng发展出适合现代社会ê台语文字;「汉罗合用字」ê主张是应用现代语言学、心理学、社会学ê理论kap实验所发展出来ê文字(1989a、1990a),以汉罗合用字为书面语ê作品有以下ê优点:

「1.适应东亚地区kap全世界ê文字生态;2. 会tàng帮助幼童提早读写;3.适应语言ê自然演进;4.针对运作中ê社区团体人脑效率化;5.跨越中国国学kap现代语言学两种学术ê治学方法;6.ē-tàng切实配合口语通话ê听觉符号;7.有提早发展口语文学ê重大意义。」(郑良伟,2000:17)

近年来多数学者lóng体认tio̍h以全汉字书写台文ê困难,所以多倾向支持「汉罗合用字」ê主张,如:许极炖(1992、2000)、洪惟仁(1995)、张学谦(1998、2001)、施炳华(2000)、江永进(1995)、张春凰等(2001),只是对tī罗马字采用toh一套系统有无仝ê意见。

政府方面,也因为民间各界对教育改革ê呼声,tī九十学年度(2001)将「乡土语言」纳入正式ê课程。但tī教材开放多元ê原则下,各版本教科书ê台语用字并无一致,颠倒造成学生ê学习负担。目前教育部研拟提出台语书面语ê用字建议表,达成台语文字ê简易规范,成做学生各阶段学习使用ê指标kap台语书面语ê评估标准。其中所定义ê台语书面文字包括汉字kap罗马字,并建议根据学生对汉字ê熟练度决定是m̄是以汉字书写,尤其对tī罕见字kap字形、字义妨碍理解ê汉字,建议以罗马字代替。

目前使用汉罗书写ê台文种类有真chē种,tùi写作ê文类来观察,汉罗文ê发展是以「文学化」kap「现代化」为主。汉罗合用文tī 1980年代后期开始流行,虽然使用ê历史iáu算短,m̄-koh却是目前siōng常见ê台语书面语形式(张学谦,2001),也是得tio̍h学术界kap教育界共识ê文字主张。Tī罗马字方面,iáu有待台文界学者捐弃成见,共推一套拼音文字系统,chiah bē白白浪费资源kap时间。若khiā-tī客观ê立场检验上述各种拼音文字系统ê历史、使用者ê chē少、文献kap出版品ê种类kap数量等因素,则以教会罗马字系统siōng有历史性kap普及性(郑良伟,2000;林清祥,2000;张复聚等,2001;蒋为文,2003)。


注26:包括源于闽越语、台湾原住民语、英、日外来语等。
注27: 1977年tī美国发行台语报纸《台湾语文月刊》,积极推展台语汉罗文。
注28:「夏威夷台语教会」(1987)《路加福音传汉罗试写》。
注29:1992年改写赖仁声的白话字小说《可爱的仇人》(1950)做汉罗合用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