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当上帝开嘴讲台语》

| | | 转寄

2.1关于《圣经》译本ê比较

第二章 文献探讨

2.1 关于《圣经》译本ê比较
《圣经》tī世界上已经有两千三百gōa种以上ê语言(注12)。根据世界《圣经》翻译史ê研究,tùi 1500年起,英语《圣经》ê翻译已经是世界《圣经》翻译ê领导者(Orlinsky & Bratcher, 1991),m̄-nā有数百个英语译本(注13),而且《圣经》ê翻译也是学术研究中重要ê一环。中文《圣经》翻译ê历史虽然khah短,到taⁿ mā有五十几个译本(注14)(蔡锦图,2000)。M̄-koh因为《圣经》是一种神学经典kap翻译作品,所以大多数ê文献是khiā-tī神学教义ê比较来看各种译本;抑是分析原文意义,探讨译文ê准确度;或是就翻译理论ê发展,将译本按照伊ê风格归类……。本研究主要是beh tùi「语言实况化」ê观点,来看译本中ê语言现象kap现代人语感ê差异,kap chit-ê主题相关ê文献有以下几篇:

黄梅卿(1991)研究1611年出版ê King James Version(简称KJV) (注15),针对新约四福音书中ê英文语法特色做探讨,并kap现代ê英文语法比较。研究指出:kap现代英文比起来,KJV中ê英文语法khah自由,话句结构khah松散,构词khah复杂。其代名词kap动词是古形,时态iáu未充分发展,时态ê用法也iáu未确立。另外McGrath(2001)藉由KJV译本形成ê历史kap翻译ê背景来探讨chit-ê译本对tī整个英国,甚至英语世界所造成ê巨大影响。伊分析KJV中ê一kóa语法现象,乃是出自「忠于原文」ê翻译理念,所以大幅保留了原文(希伯来文、希腊文)ê语句顺序kap语法结构。讲tio̍h代名词kap动词ê词型采用古形,则是出tī当时译者ê保守态度,chit-ê做法也影响tio̍h后来信徒ê观念,营造出宗教语言必须使用古老语言ê印象(注16)。

中文译本方面,刘翼凌(1954)针对1911年出版ê《和合本》(注17)译文中,有一kóa无合tī当代中文ê部分提出改译ê建议。伊首先o-ló《和合本》是中国近代白话文ê始祖,并认为《和合本》是华语中上美丽ê经典文学,无任何ê「载道之文」ē-tàng kap伊相比。随后指出中文tī数十年间ê变化,并tùi语汇、文法、标点符号、流行新字等方面,列举出《和合本》有待改进ê所在。虽然刘翼凌提出《和合本》改译ê建议,m̄-koh伊ê态度是肯定并强调《和合本》译文ê优美,所以伊kan-taⁿ建议做最小幅度ê修改。1979年《现代中文译本》问世,1981年「圣经公会」汇集发表tī报章杂志顶面ê评介文章,出版《上帝的爱:缀网集》。1995年《现代中文译本修订版》完成,1997年亦汇集评介ê文章,出版《书中之书的新貌》。Chit两本文集中ê文章虽然lóng是为tio̍h评介《现代中文译本》,m̄-koh各篇ê作者不约而同将《现代中文译本》kap《和合本》the̍h来做比较,尤其注重tī语言方面,lóng指出《现代中文译本》ê译文比《和合本》koh-khah容易了解而且koh-khah流畅,可见「权威译本」mā必须承认语言会tòe时间改变ê事实。Tùi另外一个角度来看,无kāng时代ê译本正是提供语言学者研究语言变迁ê最佳语料。

相较之下,台语译本因为目前台湾社会所见tio̍h ê版本只有《巴克礼译本》一种,所以文献真少,kan-taⁿ有「夏威夷台语教会」tī 1987年发行ê《路加福音传汉罗试写》一书。Chit本书tī序言中就点明着书ê目的是beh提供读者一kóa实际阅读ê语料,hō͘读者ē-tàng kap一百gōa年前翻译ê《巴克礼译本》做对照。郑良伟博士mā tī本册中ê第三篇kap第四篇,分别就「语言差异问题」以及「文字选用问题」提出探讨。

Tī「语言差异问题」上,郑良伟(1987a:153-155)认为现代台语kap《巴克礼译本》ê语言不一致ê原因在tī:
一、厦门话kap台湾话ê无仝:虽然厦门话kap台湾话lóng是漳、泉混合腔,但是in两种语言ê发展并无一致。
二、60年来台湾话ê变化快速:语言接触、工商发展、交通便捷、大众传播大量增加等等ê影响,致使台湾话紧速演变,kap《巴克礼译本》翻译ê时代,tī语言kap文化上有相当ê差异。
三、翻译者kap翻译理论ê差异:《巴克礼译本》是外籍传教士学会晓厦门话了后所翻译ê,免不了受tio̍h母语英语ê影响。而且当时ê翻译理论讲求忠于原文,比较无重视读者ê文化背景,忽略译文中有一kóa特殊ê语法kap修辞法会影响读者对译文ê了解。
四、受tio̍h文言文圣经ê影响:文言文ê语法kap英文相近,kap厦门话、台湾话khah无仝。

Tī「文字选用问题」上,作者提出以「汉罗合用字」书写台文ê新选择。作者观察《巴克礼译本》tī教会中ê使用现况,指出只有老一辈ê信徒kap受过白话字训练ê牧师看有白话字《圣经》。普遍面临ê困境是:一般人欠缺罗马字ê训练,社会上也无够额ê罗马字读物来培养罗马字ê阅读能力kap阅读速度。加上汉字教育ê普及,多数人ê汉字阅读速度比罗马字khah紧,khah惯势使用汉字。但另外一方面,若完全用汉字来书写台文,读者对某一kóa罕见ê汉字,会产生读音无一致抑是误读ê情况。「汉罗合用字」ē-tàng讲是因应以上ê困难来产生ê台语书面语形式,具备好写、好发音、好理解、好学习、容易标准化、容易利用现代化资讯处理工具、容易促进文化交流……等优点。

《路加福音传汉罗试写》书后附录「现代台语语感测验」kap「三种文字阅读能力测验」,ǹg望读者kā in回应来做成统计分析。M̄-koh chit本书tī 1987年出版了后,并无看tio̍h有关统计结果ê分析报告。本研究将参考郑良伟博士ê理论,进一步以实际ê译本语料来佐证,并透过问卷调查ê结果,探讨读者背景对译本接受度kap无仝文字之阅读能力ê影响。

注12:根据「联合圣经公会」(The United Bible Societies, UBS)ê报告,到公元2002年为止,圣经已经有2,303种语文ê翻译,而且各种语文翻译ê工作iáu teh继续进行。。
注13:参见 http://www.tyndale.cam.ac.uk/Scriptures kap http://www.growthingod.org.uk/WHICHBIB.HTM 。另外,许牧世(1997)指出King James Version(1611)(简称KJV)出版以前ê英译本已经有45种hiah-chē,KJV出版到1881年间出现ê修订版本约有百种以上。最近100年所出现ê英文译本mā超过100 种。
注14:本文所讲ê「中文译本」纯粹就「语言」来讲,是指一般人所认知ê「以汉字所写成ê华语译本」,并无包括其他以汉字抑是罗马字所写ê中国各地方言译本。「华语」是指现在大多数华人所讲ê语言,是以「北京话」为标准ê「北方官话」,当初因为使用人口占中国各方言人口ê大多数,所以订为「国语」,现在中国改称做「普通话」。
注15:King James Version(1611)是英王詹姆斯一世为tio̍h beh统合面临teh-beh分裂ê英国教会,聚集约五十位圣经专家,经过七年ê努力chiah完成ê英语译本。一向被看做是英语ê权威译本,影响ê层面广大。
注16:Tī现代ê英语礼拜仪式中,称呼「上帝」ê时iáu保留传统,采用古形之代名词。
注17:1807年头一位新教传教士马礼逊(Robert Morrison, 1782~1834)来到广州,基督教ê传布kap译经ê工作便tòe teh tī中国热烈展开。传教早期ê中文译本大多是由各宣教差会各自翻译,一直到1890年ê宣教大会决议由各差会共同合作,出版标准ê中文译本,称做《和合本》(Union Version)。初期成立三组译委会,分别负责翻译「深文理(文言文)」、「浅文理(浅近ê文言文)」kap「官话(白话文)」三种译本,当时ê口号是:「圣经唯一,译本则三」(One Bible in three versions)。当「浅文理」ê新约部分完成了后(1900年完稿,1904年出版),中国社会ê书面语系统已经趋向浅白,所以译委会决议将两种文理译本合并,合并了后ê《文理译本全书》tī 1919年出版。另外ê《官话和合本》是tī 1906年完成新约并先行出版,1919年完成旧约并出版全书。《官话和合本》出版了后无到十年to̍h流行南北各省,销售量远远超过其他译本。1939年经过修订了后,改名《华语和合本》(今简称《和合本》),成做华人教会中ê权威译本,取代chìn前所有ê中文译本(许牧世,1983;庄柔玉,2000)。《和合本》了后虽然iáu有其他译本陆续出版,但是到taⁿ iáu未有比《和合本》流通koh-khah阔ê中文译本(蔡锦图,200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