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当上帝开嘴讲台语》

| | | 转寄

1.2 研究动机

1.2 研究动机

Tī台湾所翻译ê台语《圣经》,目前为止有三种无仝ê版本:一、巴克礼牧师(注3)(Rev. Thomas Barclay,1849-1935)tī 1933年修订完成ê《巴克礼译本》(注4) 。二、1972年出版,由新教ê长老教会kap天主教共同协调翻译ê「红皮圣经」《新约》(注5)。三、目前「台湾圣经公会(注6)」tú-teh进行翻译ê《现代台语译本》。以上三种版本因为翻译年代kap翻译者背景ê无仝,所翻译ê语言风格mā无仝。

另外,台语《圣经》所使用ê文字形式也有三种:一、「罗马字」。顶面三种翻译版本lóng是用「白话字」(注7)(koh叫做「教会罗马字」)所写ê。二、「汉字」。Tī 1996年出版ê《台语汉字本》,是将《巴克礼译本》ê白话字直接改写做汉字ê版本。三、「汉罗合用字」。由「夏威夷台语教会」tī 1987年所发行ê《路加福音传汉罗试写》,内容kan-taⁿ《路加福音》一卷。这是郑良伟博士等人强调用实验性kap探索性做目的,根据《巴克礼译本》ê内容,将文字改做汉罗合用ê方式来呈现ê版本。Chit三种无仝ê文字形式lóng是配合现代人tī阅读顶面无仝款ê需要来产生ê。

语言会不断变迁,尤其台湾特殊ê历史kap文化背景koh-khah会加速语言ê变化。百年来,无仝ê政权变换交替,台湾使用母语ê权利受tio̍h当权者制定ê语言政策所限制;另外一方面,无仝文化彼此有冲击kap融合,致使台语无论tī语词、语法、语用……顶面,lóng有bē少ê变化。《圣经》翻译一向ê原则是「用当代ê语言来宣扬上帝『此时』、『此地』ê福音」(注8),tī语言表达方面,应该是siōng 会tàng反映出当代ê语言实况ê。所以咱会tàng来比较无仝版本ê《圣经》tī内容kap文字形式上有啥物无仝,以及对tī现代读者来讲,「易读性(readability)」如何,咱to̍h 会tàng看出chit几年来语言变化ê情形ah。

注3: 巴克礼牧师是英国长老会ê宣教士,自1875年来台湾到1935年tī台湾过身,六十年ê传道生涯中创设神学院、推行白话字、创办教会报、重译圣经、增补厦英大辞典等,对台湾社会贡献良多。
注4:《巴克礼译本》原名“Amoy Romanized Bible”(厦门音罗马字圣经),为了kap其他两种版本khah好比较,本研究kā称做《巴克礼译本》。
注5: Chit本《新约》ê外观是红色ê册皮,正面tǹg金字“SIⁿ-IOK”,边仔面是熨金ê汉字「新约」。一般人lóng习惯称伊做「红皮圣经」,本文为tio̍h方便比较mā称伊做「红皮圣经」。
注6: 此会tī 1960年成立ê时原名「台湾圣经公会」,1970年应政府ê要求改名做「中华民国圣经公会」。自2003年起再度正名做「台湾圣经公会」。
注7: 关于「白话字」(Pe̍h-ōe-jī)ê发展历史请参考Henning Kloter(2002)。本文所讲ê「罗马字」,若无其他附加说明to̍h是指「白话字」系统。Tī早期chit套拼音文字ê使用者大多数是教徒,所以hō͘人称做「教会罗马字」,后来推广到台湾社会,使用层面大大扩展,非教会人士使用白话字反转比教会人士koh-khah chē。
注8: 引用自《台语汉字本圣经》序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