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赖永祥讲书》

| | | 转寄

《教会史话》(1_092)全台绅民公约

割香港,开放五ê港口,允准领事裁判权……等,道光22年(1842年)中英「南京条约」(也称「江宁条约」),确实是屈辱ê,按呢ㄧ来中国各地拒外思想着koh khah重a。台湾既然m̄-sī各国通商ê港口,soah tiāⁿ-tiāⁿ有有英美ê船只来台湾,当局感觉是in the肖想chit块土地,所以真有警戒心。

到道光28年(1848年),台湾道徐宗干着防夷书颁发人民,号召订立「全台绅民公约」,企图团结民心,防拒ê心之坚定,che着是所谓ê「以民制夷」也。公约全文,tī丁日健ê「治台必告录」卷五会冻看着,兹摘录之:

「曩者,英夷犯顺,我成皇帝,不忍百姓流离,罢兵议抚,准其通商。而不通商口岸,该夷官自行照会,不准夷人登岸;违者,送其领事官治罪。此人人共知者。台 湾非该夷应到之地。我百姓知朝廷宽大,许其和约;每有夷人前来,不与抗拒,非畏夷人也。彼既俯首恭顺,我百姓岂敢生事,上烦皇帝圣心?如该夷藐视我们,挑 衅酿祸,地方长官以和约在先,不便过与争较。我百姓固未尝与之立约也;且所谓和者,但见之不杀耳,非听彼之使令也。彼先侮我,我岂能让彼?我百姓堂堂天朝 子民,此地既未准设立码头,岂容任其杂处?如我百姓为夷人所用,是逆犯也,是犬羊之奴也,饿死也不肯为。我百姓不为他用,不但无罪,而具有功……大众同心 仗义,人人武艺高强,何必畏怯走避?我百性自为义民报国,即在地文武官弁亦不得而牵制之。如夷人本无异心,本地奸徒从中指引,我们不杀夷而杀通夷之人;于 抚夷之道,固并行而不悖也。风闻夷人欲于台地贸易,如果成事,贻祸无穷。习教惑众,是子弟罹其害也;占地盖房,是居民遭其殃也;覇揽货税,是商贾绝其生计 也;买用男妇,是子女受其荼毒也。台地孤悬海外,无可徙避;亟宜及早图之。……」

公约koh khah进一步,提起策略,一曰勤了望,一曰联声势,一曰查奸细,一曰选壮丁,一曰筹经费,一曰备器械。文末云:「万人一心,奸民绝而夷鬼遁,我台百姓,子子孙孙,万年太平之福也。此约。」

这种攘夷ê思想,深入官民骨髓,甚至「英法联军之役」清廷koh被迫tī咸丰8年5月(1860年)kap英、法、美、俄等国签订「天津条约」,增辟牛庄、登州、台沟、潮州、琼州等通商口岸了后mā是因为按呢。台湾开港了后,所谓「洋案」、「教案」相继发生,就是tī这种社会背景之下。外人ê传教就是「习教惑众」,这是hit时ê民众所信ê。

《台湾教会公报》 1977期 主后1990年1月21日